體感音樂調理亞健康
體感音樂療法(Vibroacoustic Therapy,簡稱VAT),又稱體感振動音響技術。是通過“身體感知音樂”的方式,將音樂中16~150Hz的低頻信號,經過物理換能轉換成振動,通過“骨傳導作用”和心理、生理的雙重刺激,能夠在短時間內激活大腦中樞,使人迅速獲得高質量的身心愉悅與放松,有效改善失眠、焦慮、抑郁、身心失調等癥狀,并實現一系列的康復理療作用及保健效果。
體感音樂療法的歷史可謂悠久,它甚至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“五音療法”。五音療法認為,“五音”不僅是指耳朵能聽到的五個樂音組成部分,更重要的是使人體臟腑經絡產生“和諧共振”的部分。正如《史記·樂書》中所說“夫音樂者,所以動蕩血脈,通流精神。故宮動脾,商動肺,角動肝,徵動心,羽動腎?!?
體感音樂療法能治哪些???
據悉,體感音樂療法一般不針對某一具體疾病,而是全身功能性的調整。具體說來,以下門診都適合該療法———治未病門診:保健調養(yǎng)、身心康復;心理科。睡眠障礙科:失眠、焦慮、抑郁及各種軀體化癥狀;康復科:兒童腦癱,腦卒中及植物人促醒康復,高血壓,偏頭痛,帕金森病,老年癡呆,骨質疏松癥,糖尿病足等;婦產科:圍產期護理,產后康復等;兒科、新生兒科:新生兒助長、早產兒、剖腹產兒、自閉兒等輔助康復治療。
能發(fā)揮上述作用,是因為體感音樂療法能激活大腦古皮質和舊皮質層、促進腦組織再生、改善肢體微循環(huán),并還具有:沒有藥物的毒副作用、沒有痛苦(患者感覺舒適愉快)、護理勞動強度低、每日可不斷重復等優(yōu)點。
但專家同時強調,并不是所有亞健康者都適合這項療法?!皞€別禁忌癥如先天性心臟病、較重心臟病、放置心臟起搏器或支架、內出血等不能使用,以及孕婦要慎用”。
體感音樂療法為什么能能調理亞健康?
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社會,中國傳統(tǒng)的五調式音樂已經被證實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,有調理亞健康狀態(tài)的良好效果,那么為什么音樂能有這樣神奇的作用呢?音樂又是通過什么樣的途徑,作用于我們的人體?運用音樂來調理亞健康有哪些方法?
專家簡介:
魏育林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理事,中華中醫(yī)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常務理事,衛(wèi)生部中日友好醫(yī)院臨床醫(yī)學研究所亞健康研究室研究員,兼任全國亞健康調理音樂制作中心主任,全國亞健康干預效果測評中心副主任。
問:中醫(yī)理論中,五音對應五臟,那究竟五音是如何對應五臟的呢?
魏育林:五音對應五臟,實際上得從中醫(yī)的“情志治病學說”說起。例如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,就可以影響五臟的功能。如過思使脾胃功能降低,用“宮”音來調整;過憂過悲可以引起肺的問題,用“商”音來調整;過怒傷肝,用“角”音來調整;過喜傷心,用“徵”音來調整;驚恐過度可以引起腎的問題,用“羽”音來調整。音樂調理,不是說音樂必須要跟哪個臟器對應,是因為人體有問題了,在調理時運用五音五臟、情志之間的關系。《黃帝內經》講的很清楚,中醫(yī)五音理論是在世界醫(yī)學史上,最早確立的聲學與醫(yī)學相關的具有特色的聲學醫(yī)學理論框架。2000年前,《黃帝內經》就認為,音樂與宇宙天地和人體氣機密切相通,把五音引入醫(yī)學領域,肝屬木,在音為角,在志為怒;心屬火,在音為徵,在志為喜;脾屬土,在音為宮,在志為思;肺屬金,在音為商,在志為憂;腎屬水,在音為羽,在志為恐。五音與五臟之氣相對應,從而具有了治療臟腑經絡疾病的作用。
問:音樂是一種聲波,我們聽音樂通過耳朵來聽,作用于大腦,但是怎么會影響到我們的內臟呢?
魏育林:一般來講,音源發(fā)出的聲音總共有三個介質來傳播。第一,是空氣傳播的音樂聲波,通過耳朵,到聽覺神經進入大腦;第二,是物質身體傳導,固體傳導的這個音樂聲波,通過皮膚振動覺感受器,感受通過神經細胞傳過來聲波,還有一個就是皮膚本身有的細胞組織,自身可以感受到這個振動;第三,通過水等液體傳導。用中醫(yī)來講,有一個經脈腧穴的接收途徑,腧穴接收到音樂聲波以后,通過經絡影響五臟,達到自我調節(jié)、自我組織、自我恢復的功能。
問:音樂通過聲波與人體的共振來影響內臟,那其中的關系是怎樣的呢?
魏育林:比如用手按頭上,人說話時可感受到振動,從而驗證了人體實際上就是個大的共振腔。我們發(fā)聲,牽動了聲帶,聲帶振動,人的整個共振腔共鳴就發(fā)出了聲音,說話就可以被聽到了。也正是因為發(fā)聲以后,身體所有的細胞組織都有了這種振動,所以把手放在頭頂上,自己都能感受到這種振動,這就是聲波的振動與人體產生共振的原理。
問:如何利用音樂來養(yǎng)生保健,調理人體亞健康的呢?
魏育林:我們的老祖宗幾千年前就發(fā)現五音和五臟相關。現代科學儀器也證實經絡腧穴的傳導,證實共振。我們提出基于《黃帝內經》的五音五臟關系的諧頻共振學說,這個學說不僅是老祖宗內證的結果,還是現代科學外證的結果。
通過總結共有四種方法來調整人體亞健康,第一種方法叫音樂共振放松法,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達到,一是通過體感振動設備讓人放松,二是共振靜養(yǎng)放松法,是主動的,在沒有體感振動設備時,光聽音樂也可以通過這個方式讓自己靜養(yǎng)放松。人在靜坐的時候,音樂聲誘導人進入到放松和安靜的狀態(tài),在家也可以進行實踐;第二種方法叫音樂循經調理法,音樂調理設備跟著經絡分布來進行循經,讓經絡更強烈地感受到音樂聲波振動,可以起到疏通經絡、調整氣血、調整五臟的作用;第三種方法叫呼吸吐納發(fā)聲法,實際是靠人體的這個共振腔來調整,就是采用諧頻共振原理;第四種方法是音樂調理綜合法,以五音為中心,把聆聽音樂、感受音樂的體感振動、五色光,還有聞香法,融合在一起,讓音樂調理的效果結合得更好,讓音樂入心,從而達到調理人體亞健康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