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發(fā)性高血壓的健康管理
- 文/劉興超
- 營養(yǎng)食療指導中心
高血壓發(fā)生的背景因人而異,有的和飲食有關,有的則以肥胖、運動不足為主,因此,查明每個個體的健康危險因素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,基本資料收集包括下列內容:
1、一般情況調查:年齡、性別、文化程度、經(jīng)濟收入、婚煙狀況。
2、現(xiàn)在的健康狀況、既往史、家族史,調查接受健康管理的個體在近期(1~2個月)的自報健康狀況。既往病史也是必要的信息,因為高血壓治療的最終目標是預防腦卒中和冠心病,對于已經(jīng)發(fā)生過腦卒中和冠心病的患者來說,血壓的管理必須非常謹慎、嚴格,同時運動指導也應該十分慎重,家族史的調查對于遺傳因素的考慮、疾病風險的評估以及家族生活習慣特點的把握也有意義。
3、血壓測量,社區(qū)居民定期地測量血壓是高血壓預防的第一步。血壓測量看似簡單,但是由于測量方法的不同變異非常大,為了準確地收集到血壓資料并準確地評估干預效果,標準化地測量方法非常重要,提倡使用標準水銀血壓計及膜式聽診器,并在測量前30min內無劇烈運動、測量前5min絕對安靜休息、被測量者取坐位,肘部置于與心同一水平等事項。
4、身高、體重、腰圍的測量。
5、生活習慣調查
(1)吸煙與飲酒習慣:吸煙情況調查應包括是否吸煙,如吸煙,應詢問吸煙量,開始吸煙的時間;對不吸煙者,還應詢問以前是否吸煙,若曾經(jīng)吸煙,應詢問當時的吸煙量及持續(xù)時間。飲酒習慣包括每周飲酒的次數(shù)、酒的種類、飲酒量等,大量飲酒具有增壓作用,而且易于引發(fā)心血管并發(fā)癥,因此,血壓正常者最好不要飲酒或少飲酒,血壓偏高者更應節(jié)制,已有飲酒習慣者應限制及減少飲酒量,每天不應超過20~30ml酒精。
(2)身體活動狀況:上班的距離、上下班交通工具、日常散步的步數(shù)以及運動習慣等構成基本資料。
(3)飲食習慣及營養(yǎng)調查:一個人的飲食習慣非常復雜瑣碎,包括許多項目,主要有:口味的咸淡、每日攝入總能量、脂肪攝入量、是否喜歡吃甜食、肥肉、零食,是否有飽食習慣等。
6、血脂、血糖檢查:高血壓預防的目的是降低腦卒中和冠心病的風險,而血脂、血糖是進行心血管疾病綜合風險評估時的重要參數(shù)。
對生活習慣進行評估,發(fā)現(xiàn)主要的危險因素,開展危險度分層,或進行心血管疾病綜合風驗評估與預測。
1、對生活習慣進行評估發(fā)現(xiàn)主要的問題,開展相應的指導;即從上述高血壓的主要因素展開,但不同個體,次序各異,重點不一樣。關于口味咸淡的評估:本人的自報情況雖然有一定參考價值,但主觀性較強,需要調查者親自核實(共同品嘗同一食物),也可以通過客觀的方法來評估,如測定24h尿中鈉離子含量,因為食鹽90%經(jīng)尿排出(每天攝入食鹽總量=24h尿中氯化鈉含量÷90%)。理想的食鹽攝入量應控制在每日6-9克以下。但考慮中國居民飲食習慣,往往難以做到。因此首先達到10~9克以下的目標更為現(xiàn)實。總能量攝入情況評估的參考標準是:理想總能量攝入=理想體重×生活強度(25~30)。這里,理想體重=22×身高的平方(m2);生活強度:極輕度(25)、中輕度(30)(一般的上班族屬于此類)、中重度(35)。由于每個人的基礎代謝和胃腸的吸收率不同,因此,在總能量攝入評估時,除了參考營養(yǎng)調查的結果外,應重點觀測體重的變化。三大營養(yǎng)素的供能比提倡:脂肪低于25%,糖(碳水化合物)類60%~65%,蛋白質15%。
關于身體活動的量:推薦每周消耗2000kCal能量,大約每天300kCal。對體重為60kg的成年人,走1萬步大約消耗300kCal能量。因此,大概的標準是一天9千~1萬步(每天做運動或家務活動也計算在內)。有氧運動如快走、慢慢跑、游泳,一般會感到呼吸加快或微微出汗,脈搏數(shù)100~120次/分。以走路為例,40min左右走3km的速度亦可視為有氧運動。
體重的評價通常采用體質指數(shù)作為反映個體超重或肥胖的指標:體質指數(shù)(BMI=體重(kg)/身高的平方(m2)。按中國人標準,成年人的正常BMI為18.5~24kg/m2,當24kg/m2≤BMI<28kg/m2為超重,BMI≥28kg/m2為肥胖。大量研究表明,BMI的理想值是22kg/m2,在此數(shù)值附近,人體健康狀態(tài)最佳,健康管理可依此推算被管理者的理想體重。
向心性肥胖(腹型肥胖)對機體代謝的影響更大,它可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,誘發(fā)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,而且對血壓的影響也更為明顯,因此被認為是代謝綜合征的基礎病變。2009年的代謝綜合癥,中國人的標準是:腰圍男性≥85cm,女性≥80cm。
2、高血壓危險度分層管理。對于低危險個體,一般只進行生活方式干頂,將血壓控制在120/80mmHg以下;對于中危險個體,在進行生活方式干預的同時,開展藥物干預;對于高危險個體,不僅要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加藥物干預,而且要經(jīng)常監(jiān)測患者的心電圖以及腦血管的狀況,預防冠心病和腦卒中的發(fā)生。
3、心腦血管疾病絕對風險預測與評估結合年齡、性別、BMI,對血壓、血脂、血糖的檢查結果,進行心血管疾病綜合風險評估。